2009年5月12日星期二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预报的雨没下几滴,夏天的凉风倒是吹得很舒服。
趁着天气好,去崇文书城买杂书看……
lucky day~重新整理过的书架上惊现一排George Orwell的大作~
买了合订的《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重温~
难得看到有《上来透口气》所以也没放过~
开心开心~

晚上的选修上开始翻《预见未来的自己》。
一本有趣的畅销书。
照片中作者赤足坐在地板上,一袭淡雅的白衣,嘴角高翘却没有笑意的表情……
觉得这样的面孔有哪里特别熟悉,却又想不起……
于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发觉老师其实讲得不错)变成了“都市身心灵修行课”。
若不是偶然从ZSY那里知道它很好,恐怕自己是不会去翻开看定位如此~~的书的。

故事从“我是谁”讲起,一一否定了我是我的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力求通过对意识,潜意识的调整,
摒弃小我,追寻真我的爱,喜悦,和平。
其中介绍了许多可行的追寻真我的方法,但对我而言,这本书的价值还是在于它对思想的启发性。
一些前所未闻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震撼。
尽管依作者所说,“我不是我的思想”。
先前也只是觉得我的思想不是“我的”思想。
似乎外界给予我的,社会文化给予我的“我的思想”,只是一套验证所谓“真我”的思维准则。
对“我思故我在”的理解算是彻底颠覆了。
思想在变,而真我不变。
貌似“真我”有点不符合物质是运动的唯物主义论啊……
“真我”是唯心的,或者“小我的思想”是绝对运动,“真我”是相对静止……
对于“真我”,书中在一系列的反证后似乎没有给出结论。
作者最主要的意图还是介绍“身心灵修行”的方法。
so,以上均为发现自己哲学知识在脑袋中纠结扭曲后的胡乱揣测……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
打开门,一路行走,阅读世界,于是遇见未知的自己。



诡异的天气确实把生活变得很诡异。
5.13了已经...又快3点了已经......
5.12过去已有一年的时间了。
种种的纪念仍在继续,一些声音影像依旧震撼着心灵。
还清楚的记得去年5.12时机考回来时的情景。
一年过得真快。
太多的节日,纪念日,不断提醒着我们珍惜时间,珍惜眼前的一切。


2009年5月11日星期一

要融化在武汉的夏天里了

许多人从这里离开。
许多人又回到这里。
它不是,专属谁的皇城。

它站在那里。
看着我们哭,看着我们笑。
看着我们悄然改变着它的脉搏。
看着我们怀念着它昨日的面容。

对于这座城市,现在的情感只有想念。
告别后的重逢,相见后的离开。
慢慢学会承受。
一座陌生的城市。
一些比街道的名称更陌生的心情。
也慢慢发觉。
清晨的西站,一路熟悉的改变的风景……
已不再给我太多的激动和喜悦。
简单的归属感已经足够。
它让我知道,一些东西是不会随着时间空间的转变而腐朽掉的。

我不知道三年后我一定会再回来。
但我知道自己的脉搏已经深深植入了这座城市。
只是想念。越来越浓的想念。
但是不再急于跑回来了。
我知道回来以后一切还是回不去的。
手里牵劳了线,风停下来时风筝还会回到你的手里。
而且风一定会停下来的。

昨晚还在黑漆漆的电影院里一边和蚊子作战,
一边和YXY说着去凤凰的事儿。
然后今天就决定了要去庐山……
挺不想去爬山的。最近很懒。
我想要在小村落里慢悠悠的平地行走~!
不过能够离开武汉夏季的酷热,总是可喜可贺~

我们不会再奔跑在炎热无风傍晚的湖边操场。
因为没有风谁也放不起来风筝,只能牵着线不停走。
人家遛狗我们溜风筝……
空白的面孔已写上了三份的迷茫。
我想它在教五前的草坪上一定飞的很好看。
只是那天的阳光要晒死我了。我走的太早了。

武汉的夏天不知觉间的到来了。
晚上又开始热到睡不着……


2009年5月3日星期日

《兄弟》


在火山的怂恿下,读完《活着》便又去把《兄弟》买了回来。五一空闲的时候,kill掉了这50万字。并不是很喜欢这部小说。个人认为其中记述时代的方式有点过于夸张(当然真实的世界真实的事件恐怕比小说里的还要夸张),和那种平实的记述相比,缺乏一定的表现力。下部开始讲荤段子~读起来比较乏味~~
和读《活着》的畅快相比,看《兄弟》的感觉就有点“钝刀子磨肉”了。《活着》讲述了福贵个人一生经历,而通过《兄弟》中刘镇——李光头镇——处美人镇中的几个人物,描述了两个时代的故事。
读完《兄弟》,不禁感叹中国近代史这一百多年中,社会性质,意识形态等等的变革之剧烈,以及对于那代人的影响。
如今的百岁老人,经历了清政府的统治,外国列强的侵略,一系列起义变法战争后新中国的成立,文革,改革开放……直至奥运在北京的召开。这样的一生,恐怕比任何文学影视作品都要更加戏剧吧,也是现在的我难以完全理解的。学历史的时候,总觉得“历史”本身就是一个遥远的名词,而现在通过各种非正式的途径接触历史后,才发觉它从未走远。
交完图,很多一学分多作祟的专业选修也相继结课了,感觉一下子空虚了下来,又到了everything is meaningless的真空状态,而这次更闲,这种感觉也就更甚。
借了买了一堆专业或者kill time的书,小说和图多字少的东西吞下去不少,《建筑空间组合论》,《建筑美学笔记》这类老师推荐的专业书籍实在难以下咽。如果是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我可以很坦言的只读自己有兴趣的书,生活一空闲了,再不自己趁机补充一些营养,就有荒废的感觉了。正如CJ先前所传达的意思,盼了这么久的空闲时光,如果就这么荒废掉了真是不甘心。
日子不需要忙碌的伪装,很享受合上书页听取蛙声一片的闲情,但生活终究是需要充实的。
踏实下来,多看点好书吧。

2009年4月28日星期二



不抱怨,所有的一切就都是你的错~
根本不需要向不在乎的人解释。
反正已经疲倦懒着多说话。
所有喧嚣的刺耳的声音都可以忽略。
其实我根本不用在乎得太多~~

阳光中栽下一株蒲公英。
于是不知道要跟着它随风漂流到哪个角落~~
想要学着放弃了。
但心还是被那些纷扬的种子牵着走,扎下深深的根。
最近处于拿不起放不下的纠结中~~

HJL的签名档是“翘了体育课去赶图,翘了专业课去打球”
这种混乱在交完图的第九周和第八周的废寝忘食一样crazy。
专业课翘~选修结业考试翘~春游更翘~
坏孩子ing……

但终究总是不能跳出体制的压力的,尤其是你还是有所需有所求的时候~~
怎么一回来武汉就有一片霉运的乌云飘在头顶……
想起YXY说的话‘“我不回北京,因为我知道我回去了就再也不想回来了。”


I can only disappoint you 'cos I always let you down

 学会遗忘。
 重新出发。
继续行走。




2009年4月25日星期六

《活着》


第二天8点半色彩写生。但是这个晚上,当手机上的时间显示着1:30时,没有重新裱纸的我静静的躺在床上失眠。
眼泪很不听话的从左眼流到右眼~
很久没这么畅快的流眼泪了,真正难过时反而会拼命止住它渲染哀伤的味道。

      从万科城市花园参观回来,疲倦的瘫在连课程名称都记不得的选修的教室里,万般无聊决定去自强楼下从Vista看天下,外滩画报,甚至是Reader's Digest随便找本来奢侈的KILL掉两节课时间…最后还是在角落的两小排畅销书架上拿了本《活着》……最近很缺乏看杂志的心情……
  《活着》最开始给人的视觉冲击是它居然有5个序……余华在不同时间为不同译本写了序,一口气读下来,能感觉到时间在文字间穿越的痕迹,不经意的记述着一位作家的足迹。
   “一位真正的作家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的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的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
想起之前所想,Q上所引发的“20感悟”,想起某人曾说的,“高尚的品质就是自我和更加自我”~~~~~
      “前面已经说过,我和现实关系紧张,说得严重一些,我一直是以敌对的态度看待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内心的愤怒渐渐平息,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读《活着》,一边眼睁睁地看着这位高尚的作家把福贵周围所有人“谋杀”掉感叹情节之戏剧化得略显不真实,一边还是情不自禁的将视线变得模糊。
为什么一定要家珍在病痛的折磨下一直挣扎到有庆凤霞都死去,为什么安排最后留下来的苦根被福贵亲手煮的豆子撑死~想起《香草山》中的话,“只要生活中还有一双眼睛与你同哭泣,生活便值得你为之受苦难。”可是生活将福贵身边的一双双眼睛都带走了,仅留下了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一个皱纹里塞满阳光和泥土的老农,牵着福贵(牛)吆喝着“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似乎只是在说给他自己听。只要福贵不死,他们就永远活在他心里,他们一起经历的苦难里都填满的是幸福的细节。
或许这就是生活余华眼中的生活,“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道不清其中究竟隐藏了多少沉默的忍耐,只是最终它们都被召唤,回归了平静。







2009年4月22日星期三



午后轰鸣的机器声和草汁儿的气味忽然把记忆带回了去年的夏天。
那个蒸发掉的7月里,空荡荡的校园,主教前的野草坪在不知觉间长出了一人多高。
好像冬天从来没有来过一样。

不知今年的暑期会去哪写生。
填色整张辽阔的版图,惊诧的发现其实到过了不少的省份。
只是城市和我们都在时间中蜕变,将熟悉变成记忆,变成崭新的。

当逛街不看商品而是店面设计,进餐厅不看菜谱先看平面布局时……
发觉学习建筑不是阻隔更多方位了解世界的屏障,而是渠道。
阅读建筑,材料,技术,政治,经济,文化,包罗万象。
从而发现了作为一个理科生对历史政治和经济的了解是多么的局限!
然后想着我只看文科生看的杂书,又从图书馆抱回来一堆专业相关的书籍……

去洛阳前在图书馆惊诧的发现了《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
看着一句句150多字愣是没有标点的流畅对话真是要垮掉了~
那些看似“言之无物”的文字需要你自己填充的太多。
捉襟见肘!!

无意中发现杰克●凯鲁亚克的座右铭~
“最原初的想法就是最好的想法。”

2009年4月19日星期日

palette knife work


Starry,starry night 
Paint your palette blue and gray
Look out on a summer's day
With eyes that know the darkness in my soul
……
品味有限,和好声音相比,更加喜欢这偶然间遇见的开头几句歌词而已。
最近反复在听那几首要评论一下的歌。但不妨碍我不知如何下笔~
因为小病痛 赶图 和QF的事儿 生活特别混乱。心情更加混乱!
不该是这样的。从洛阳带回来的心情在武汉生活的侵袭下真是不堪一击。
一样的聊一样的笑,直到某人说我好像总是很开心时,火山一语道破那个险些玩失踪的绝望。
随后换来的是坦然和淡定。
It doesn't matter !
你常这么说也这样做。
直到最在乎的事物开始剥落。
直到不在乎的事物不受控制的发展到你不得不去在乎~~




2009年4月17日星期五

斑鸠回来了,窝里又有了“望梅止渴”的鸟蛋,讨论着它们是否是去年的那对,生活依旧在继续。
4.17 6pm,我站在2食门口。没有现金,没有卡,没有钥匙,没有手机。手里拿着LY的橡皮,HC的铅笔,自己的三角板和针管笔。忽然意识到早上好像只刷了牙没有洗脸……
通宵以后不是去洗个脸提神,而是刷牙,貌似是因为开始想去吃顿早餐的,5am时这样想着,10am想起来忘记去吃早饭了,1pm又发觉错过了午饭……
所以这是一天的第一顿饭,也是一周来第一次到食堂吃饭。
作息相当混乱,导致每天只有一餐。困得感觉不到饿,随后胃开始隐隐作痛……再然后这疼痛就不是隐隐的了……胃和腰的合伙侵袭,困意便被击碎了大半……交替的上升。
貌似一周翘了30多节课,愧疚感都困死掉了……难得去上的两节半课,还昏迷了大半节,醒来后脖子落枕了……
睡眠基本在3点睡9点起的框架中反复徘徊,直至仅剩下了不到一半的时间。

这段时间,MP4电充了一遍又一遍。
翻出《雨天》来听。
于是特别想念高三时听这首歌的那个MP3,想念那时候9点睡3点起的心情。
是那么踏实。

嗯……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学……
听似高尚的理想,加上“的大学”上就有功利的味道了哈。
好像所有的功利和为之的努力都在07年6月8号响起的收卷铃声中消失了。
然后我很幸运的上了理想的大学,学了理想的专业。
可是问题不在于你考上了哪所大学。而是你在大学里做了什么。
每天夹在这群老师口中“能考上武大就证明你有这个能力”(老师说完这话就开始留没人懂的作业了……事实证明我们还真能按时做好交上去……)的强悍的同学们中生活,只是跟随着时间的脚步,忙于根本忙不完的事情,停下来想,不知道生活会把自己带向何方,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儿。
然后发觉,重要的不是做了什么,而是为了什么。

即使为了最单纯的理想,功利或许也是必要的途径。


2009年4月12日星期日

找自己


一直欣赏可以足够自我的人。
也不停告诉自己,要自我,不要总是受周遭影响。
但不得不承认,我始终需要外界的不断刺激,才能推动自己的生活。
我还是依照着甚至依靠着我抵触的东西生活。
《heart is a lonly hunter》草草翻过就拱手相让了。
她想说的是,人是完全不能被理解的。


在L学长xiaonei的随笔里,提出阅读时遇到的问题。
新的思想,新的命题,将自己先前建立起的思想体系冲击得体无完肤,无法去理解和评论。
不曾带有对知识领域的针对性而阅读。但阅读时思想碰撞的猛烈依旧。

笛卡尔说“I think therefore I am.”
阅读是推翻自我的一条捷径,抑或是迷途。
思想总在不自觉间完成一次次自我更新。
今天的你可能已经不能理解昨天那个自己的所作所为了。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是的。闻道前的你已经死了。
甚至你自己已经不能理解过去的自己了。
更何况是他人呢。


其实没有什么思想是来自你自己的。
你只是管道,流着不知哪儿来的水。
李野老师说不要把自己的脑袋当作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时只是简单理解为“独立思考”。
现在看来,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就没有所谓的自己的思想吧。

只是有的人那里,流进去的水,酝酿出的是醍醐。

而有的人放任清水流过,只留下渣滓。
仅此而已。



2009年4月10日星期五

清明已逝


没有电脑的生活很纯粹~
同时也发现没了它做设计还真是费劲儿。
今天取回电脑,整整是一周的时间。
打开网页发现江同学都更新了,顿有沧海桑田之感。。。

一周前在武汉的细雨中离开。充满不真实的感觉。
一屋子印尼友人的汉堡店,一夜睡得很辛苦的硬座。
恍惚间双脚就实在的踏在了洛阳的土地上。
一座北方城市的亲切感扑面而来。
是的!一座北方的城市!
干燥的空气!漫天飞舞的杨絮!晴朗的阳光!

在洛阳每一次的下馆子都是一场有“免费加餐”的“自助”式奇遇!
洛阳师范外的堕落街。才是物美价廉的美食之旅。
煎饼果子~鸡蛋灌饼~~比武汉的美味了不知多少。
浆面条。糊辣汤。吃不惯的当地特色美食。
满街找落脚的地方。抱怨老板开出100的“天价”。
路人甲蹲在墙边吃着十点多的早餐,说那是一个月的租金。。。
只是没有铺盖。。。10块20块一晚的小旅店。

收入不高幸福指数不低。
是在青海时听某位叔叔说的,一提到就被他的司机反驳的理论。
太温暖的阳光透过公交车窗照在身上。
困意来袭朦朦胧胧的觉得自己在北京的街道上。
清明时节的另一座古都。

龙门石窟。白马寺。王城公园的牡丹。停留太短暂。
61路车上,将来时的路倒叙了一遍。好奇和期待就变成了不舍的离开。
回来的火车晚点,在这个周一的最后半个小时里,又回到了武汉。
天色太暗不知是何时过的江。
只看到一路零星的灯火,黑色背景下橙色的小站台。
望见感恩堂上红色的十字,心情就变得踏实。
赶图吧。

2009年3月30日星期一

洛阳



想调整这种忙碌+动荡+空虚+打不起精神的状态,想换换心情……
T-shirt寄出去了回北京来也没什么价值,在WSS的课上和ZXZ一聊,就决定去洛阳了。
参观龙门石窟和白马寺,没什么兴致也要去赏牡丹~~
另一座古都,期待另一段的旅程。
什么都没准备,所以票拿到手时,有些许的兴奋和很强烈的不真实感~
想一下现状,觉得连收拾行李的时间都没有……
第九周要交的图,使心情又一下子落回了现实的低谷。。。
赶图!!
怎么一下子又变得没有尽头。。。

离开不意味着逃避。
留在身后的绝非不重要,只是想让自己想拿得起放得下。
最后他们依旧在那里,成为继续行走的动力。
生活不在原地等待。

又想起天棚石榴金鱼缸,想起14层的落地窗,想起那座浓雾中的校园。
最近开始常听『后青春期的诗』
“回忆回不去了 但你一起来了 一起到更远的未来吧 ”~~

2009年3月27日星期五

幼儿园倒计时

写下这个标题时,一下子陷入了通宵赶图时的感受,希望中掺杂着点绝望,专注中掺杂着很多的疲倦,挺纠结的心情。
第九周交图,p老师意思要我们下周二就上板,理想主义很强大~所以今天下午的设计课时,躺在寝室里和火山聊说明天要去华农蹭大师园林双学位的课,然后说着说着就沉沉的睡着了~~只剩下累,对于翘课没有太多的愧疚感。时常是晚上夜深人静,一看时间发现指针已悄然走过两点,所以每天都很困,很没睡醒。。。谁说人一天睡6小时就够的。。。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赶图日~

这次的SU小模型,景观没做,窗洞还没开好,细节也还没做,总之就是还很体块。。随便放上两颗棕榈(以X老师话说这不是景观而是“建筑配树“~~)整体感觉一下子就显得像度假村了……昨天看Hyh下的组件,原来SU这种草模软件也可以出那么华丽的效果,感叹……然后自己摸索出了如何在曲面上开窗~图里那个雨棚很不和谐,随后改了又改,还是不太满意。方案一细化就发现有很多东西要调整。尽管改成这样的方案遭到了P老师的表扬,但以后手绘的图里绝对不要画这么多自由曲线了。接线时会出人命的……要踏实……要淡定……要命~~

午觉睡醒就可以吃晚饭了,上午去构造课的路上火山说5教墙上贴着海报,WYS晚上讲座。托火山做事靠谱程度的福,饭后一路从5教跑到主教再折回专教再折回4教最后直奔教4……雨中暴走湿了鞋袜,终于见到了老王~!何谓对知识的执着啊~~WYS讲得很好,依旧很风趣依旧有点小愤青~很赞同他所讲的,要透过村落研究我国的历史文化艺术——大城市都开始同化了,相对封闭些的村庄里,还残留着我们的文化。我们对乡村存有贫穷愚昧的偏见,殊不知那里的文化才是未受世俗污染的大俗大雅!LOST IN COUNTRYSIDE,那是他保持热情保持本源的老家,那是他生活的源泉,慢下来的境界真是潇洒……看他在皖南的写生和照片,特别特别想念宏村,虽然只停留过10天。说不清为什么会对清晨和夜色中的宏村如此难忘,只是清楚的记得游人褪去后的那份安宁,村民在商业气氛下残留的淳朴得令我这个过客都觉得亲切的生活气息。那就是村落的气息吧,只是在我们的土地上变得越来越少了。。。
讲座时CYD从选修的教室过来捧场,灯亮起来,空荡的教室后面站着他一个,假装制造的火爆气氛,呵呵。。。明下午,向华农进发~~
PS开始有点对水墨的鸟兽虫鱼感兴趣,最早自然是齐白石大师的虾,随后是徐悲鸿笔下的骏马,今天又看到了一幅螃蟹(没有菊花~),对水墨画其他高深表现技法的崇拜是其次,最欣赏其中对留白的处理,虾蟹水牛旁没有多余的线条,仅靠自身的动态,就可以让人感受到潺潺的流水或是微波的宁静;奔马身后没有崇山峻岭,却能感受到飞腾的尘埃。如果把留白作为对空间的表现技法研究一下应该还是蛮有意思的,只是现在没时间和心境啊~~

2009年3月24日星期二

耳朵耳朵~~

火山打开MP4,原来塞给她的歌还有很多幸存下来的~~平时不太在寝室公放,假装是很安静的小朋友,不打扰大家~~隔了一小阵子没碰,今天感觉它们依旧超好听~~小总结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TAHITI80__ All around,24x7 boy ……很不错的乐队,虽来自法国,但受英国毒害不浅~~

Nickelback__第一次听到Photograph就记住了这个声音~ Savin' me,Too bad也不错~ 

Faber Drive__24 Story love affair,Killin' me……比较喜欢的一支punk乐队~~

Augustana__之前超喜欢Bosten,然后慢慢开始听,发现Dust什么的都不错~~

Mansun__wide open space,taxless~~貌似说道Britpop就不得不提到它,而说到Mansun就顺带想起radiohead ,15 step,climbing up the walls,怎么说呢,又好听又让人觉得有点不自在又戒不掉…… feel  so camplicated……说到这儿又想到Same Direction(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很久前Yxy把『The Reason』那张专辑拿给我,听得一头雾水然后唯一就记住了这首……Yxy说一猜我就喜欢这首,呃……我还真没太喜欢……总之就是一直存在电脑,MP4,手机里,偶尔听一下,偶尔把 它倒过去一下……

另外lp,U2,coldplay,sum41就不用赘言了~

对,其实我就是一个很安静的小朋友,所以『午夜巴塞罗那』的原声超好听~~尤其是Paco de Lucia的Entre  Dos Aguas~~

耳朵空虚的时候可以找来听听~应该都很好找,而且不用“写作业”~~

2009年3月21日星期六

最近总会与孔夫子的至理名言不期而遇。
今天触及到的是“有教无类”。之所以为之感慨,源于周遭同学的状况吧。进入武大,接触到天南海北的学子,其中很多来自农村。好吧,先很恶俗的羡慕一下她们家门口的青山绿水阵阵稻香~言归正传~发觉大家在思想中存在很多分歧,或许因为同寝的各位都是家中的老大,所以压力会大一些吧,使我不得不承认与他们相比,我对于学业或是工作的选择会更多。当我考虑修个双学位会不会太累的时候,h考虑的是5000块钱的投资是不是值得;当我觉得因为找不到合适工作就读研无异于逃避就业压力时,ly想到的是家里的经济压力,怎么赚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当我幻想着暑假去哪实习时,ly说出去一趟开销太大她不想去。。。由于这个时候的迷茫从学业转向了今后的就业,这些事情就更加突出的反应了出来,使我不得不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遣君,双珠玳瑁簪……汗……看来大学语文课上我还记了点东西……)。如果我所想的是自己今后的路要怎么走,他们则更多考虑的是家里的状况与个人前途的关联。我们学习知识或许就是遵循教育制度的自然发展,而他们则是更加积极的要靠知识改变命运了。出发点就不一样了。。。这样就很好解释混在武大压力从何而来,也更加证明了那些我们不以为然的优越条件是多么的值得珍惜。嗯…大家珍惜机会加油好好学习~~~(怎么一说这话就觉得我是在引用案例来对众人进行思想教育……晕……)
PS
《论语别裁》有机会可以静下来好好看看~~
特别赞同WSS老师的话,庄子玩的真是解构主义啊~想理解庄子得先把埃森曼的剖面看懂哈~~




2009年3月19日星期四

Google T-shirt


the size is too large~!! my pose is so cool~~
 
哈哈,QF终于联系上Google了,这事儿太靠谱了~~Google公司印的海报就是好~有设计感~纸质也赞~数量庞大!所以私自小收藏一些宣传物资也不为过~~
最最最靠谱的是,虽然不会做小工具,但是有现成的T-shirt,超感谢HJ的友情赠送~~!!!

2009年3月15日星期日

阿尔托花瓶~~

 自从近代最伟大的建筑设计师Alvar Aalto,在1936年以芬兰著名湖泊为设计理念,创作出“芬兰传奇湖泊花瓶”系列以后,就再也没有任何造型花器能打破它的纪录了。

 
  【设计感】

  一般的花瓶开口不外乎圆形、方形,有谁会想到拿湖泊外型设计成花瓶的边缘开口呢?Alvar Aalto做到了,而这款拥有高度美感及抽象感的特殊不规则造型,已申请著作权专利,这也难怪会成为代表芬兰的经典作品之一!

   【酷材质】

  采用iittala最著名的玻璃成型技术,不管在硬度或是透光度都和水晶玻璃不相上下,但是它却没有一般水晶玻璃所含的"铅"成分,不伤身也无害于地球,相当具有环保意识。

    【多用途】

  除了当成花器,也可以用来装面包、水果、色拉、零食,甚至是当做鱼缸都不成问题,各种大小不同的造型,分别采用回异的厚度处理,以增加本体强度,让您发挥更多创意,使您的生活充满情调与乐趣。

  

      【艺术品】

  热卖了将近七十年的商品,除了尺寸变化外,从来没有改过款,这还不能算是艺术品吗?它已成为继NOKIA品牌手机之后,最为人熟知的设计品。

  由于它的开口为不规则的造型,因此将花束置入其中时,不需要费心将鲜花重新摆置,只需要将花梗往外散开,便可呈现极度自然的超然美感,让您不得不佩服Alvar Aalto的设计功力及天赋异禀。
      采用口吹法制作的加高款,可以摆放更长的花叶,是玻璃制作艺术的完全展现。


连续3周浸泡在雨水的阴霾中,周末暖黄色的明媚阳光将心情曝晒的格外开朗。林语里各种植物在暖风中摇摆,坐在窗前,煞风景的做了套CET-6……然后起身到东湖边走走,同周六写生时的樱顶有着相同的感受——这些被无数次走过“走短了”的小路,霎时间变成了可以容纳如此多人的大道~!沿湖走了很小的一圈,依旧是一瓶绿茶。回来后便翻看起这本半个月前借来的大师系列中《Alvar Aalto的作品和思想》。不理会诸如“柯布西耶是在设计自然,而阿尔托尝试着从自然中进行设计”的大道理,轻松的欣赏配有图片的建筑和家具设计,而甘蓝叶花瓶就在这不太经意的翻阅间惊世骇俗的闯入眼帘~~不要说设计是局限于时代的产物,因为好的设计不会过时~!!

2009年3月14日星期六

APRIL is the cruellest month, breeding 
Lilacs out of the dead land, mixing 
Memory and desire, stirring 
Dull roots with spring rain.
MGL 拍攝的 April is the cruelest month II。
因为樱花开了。因为开始否定。因为4月还没到。
很多东西其实是不需要追溯的。删除的东西不是不再重要了。
曾经动摇,否定之否定后,依旧坚持原先的选择,只是现在的心情远不似当时的的初衷。嗯…螺旋式的下降~
《围城》看得很慢。逐渐回忆起《我是猫》,些许相近的讽刺,少了原先“不痛不痒”的感觉,看钱钟书先生的幽默,反而特别难过。。。

2009年3月11日星期三

久违了~

每一秒都是新鲜的,如果时间必然要带走最初的那份单纯和感动,那就让它自然的过滤,最后,再慢慢沉淀为自己所表达的吧~~
如果时间不能带走最初的选择,如果能够坚持走下去,如果看到尽头……表达与不表达,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吧~~


终于终于,见到了wyx~~
一算下来,已然是近7年没有见过了。其实总是相隔并不算远,却又总是不得以相见。大概是没有什么特意要来见上一面的理由吧。
想起那些小时候走过的路,在平时常经过的路上转几个弯去便可重温,但是为什么要再过去呢——没有理由。它们还静静的一直在那里停留,它们或许已经悄然改变,只是没有理由,没有再次去走走看。因为没有理由,所以我一直都是个行色匆匆的路人。
至于这个理由,不想解释为缘份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尽管也总是感叹,世界这么大,世界这么小。
当距离从几分钟的步行变成了几小时的飞机火车,从相同作息变为几个小时十几小时的时差,我们反而更近了。很多时候,这个距离的产生,便是理由。
镜头对焦在无穷远时,从超焦距到无穷远这段距离内的物体,在相片上都清晰,而近于超焦距的物体都模糊不清。(好吧……周一晚熬夜画图,周二设计课到12:15,14:00继续园林课,晚上三节选修,周三早8:00的摄影课必然要昏迷……所以说错了什么见谅~离得太近,反而模糊了。离远些,才看得清,才学会珍惜曾经的拥有。
他乡遇故知。于是“百忙之中”以此作为理由,发些无所谓的感慨。

《围城》&《明朝那些事儿》,最近的小堕落~~

2009年3月7日星期六

熟悉的风景

持续3周的雨水终于停歇了。4食的改建工程在拦了半个月隔离网后开始破土动工~频频穿梭于施工现场,频频好奇的观察建筑构造~不懂的太多。
午后的阳光格外晴朗,两日满满的课程使这个周六的下午格外使人困乏。是这学期第一次爬到樱顶,眼前拍婚纱照的队伍浩浩荡荡,让人不得不认为今天是个什么良辰吉日。小孩跑在前面,中年人跟在后边,再后面是慢慢晃悠着的老人,这样特意一大家子跑来看雨后樱花开了没的也为数众多。再有就是些散客,个个捧着傻瓜或是单反。樱顶上洒满了阳光和人。
写生时最郁闷有小孩子跑来乱动画具问一堆的问题,其次是无数来问where is WC的。而今天遇到一个在樱顶问怎么去东湖更雷的。“武大的风景在哪?”居然有个从SD大老远跑来的游客在老图边问这样的问题,无语……然后想到那首学长留下的诗,武大的美是一种不可言说的殇。我把殇理解为百年武大经历的沧桑,不可言说的,便是需要细细品味的美。自然的。老建筑的。人文的。
话说自己对武大的第一印象就是印在录取通知书上造型诡异的行政楼和理学楼。中西合璧造型(&构造)的独特建筑或许不能让人一下就认可为美的吧,声名显赫的珞珈山也却实不宏伟壮观。武大的美,是武汉这座城市豪放性格中一点的细腻婉约。夕阳下的老斋舍夜晚的樱花城堡,清晨樱花初绽无人问津或是夜色中人满为患的樱花大道,珞珈山上满眼的新奇植物和曲折小路尽头若隐若现的18栋,那样的没似乎真的有些不可言说。因为可遇而不可求。在满眼游人中穿过这些地方时,那份美确实不在了。。。

樱园的没被赞颂得太多,不需我赘言。翻出几张四处搜罗来的琐碎的工学部图片,记述这个我在武汉最常栖居的地方。
这里原来是武汉水利电力,2000年四校合并进了武大的怀抱,尽管和老武大紧密相连,但在武大人的眼里,1区2区的概念泾渭分明,由于不像3区4区那样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地盘儿,二区在武大里显得狠是低调,我们院在2区的各学院里又是狠低调的一个……(跑题……)
图中左边挡在山前的那座高大白色建筑是大名鼎鼎的工学部主教“变形金刚”(这个形象的戏称几乎取代了他的编号命名),由于高度严重超出了规范,遮挡了湖这边后面楼宇眺望东湖的视线,破坏了湖那边远看时山顶上(山的确有点“土坡”…)老图的至高点位置(也是众人心中老图的至高位置~),破坏了原本优美的天际线,仿佛是珞珈山前的一座碑,楼内的穿堂飞异常猛烈,冬天坐在教室里和在室外席地而坐没有什么温差。因此一提到它,所有人的一致反映就是该炸掉。事实上它的建造完全是违章的,不知为何(我可没乱揣测领导和关系的问题)这么高一栋楼依旧建起来了,于是存在就变成合理的了。。。就算再不喜欢它,一想到没有这么栋楼这么多教师我们的公共课要何去何从,它还是得立在那儿,而且还是为了我们立在那儿。。。这是建筑和城规间一个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
篮球场和排球场。军训时在这里,后来就变成路过的地方了。
夕阳下的东湖和沿湖的公路。湖边没有护栏(水深不超过0.Xm不用修护栏),傍晚车多的时候自行车就紧贴着湖边骑。夜晚湖边的路灯暗的形同虚设,漆黑一片。有时在湖边等402时看看东湖水,还是有点小惬意的~~到一定时间湖面飘满死鱼的时候,就得捂着鼻子走路了。。。
宿舍楼间的路。晚上时常听到超载的几乎报废状态的校车在这条路上颠簸时发出的巨大响声。
东湖。鸟语。秋天时在校园里看到一群人站在路上抬着头,那必然就是有鸟群经过了。高峰时鸟群的密度比这张照片中的大很多很多倍,天上一片几乎就是黑色的了。武大鸟多一方面说明树多绿化好,另一方面反映了其食物的数量也是相当惊人的。去年的一则新闻上报道,由于东湖遭到污染蚊蚋滋生,每立方厘米水体中众多幼虫“济济一堂”(一般那时停满蚊子的楼外墙就变成了黑色,我们这边还好,每个寝室里也就10几只蚊子,无限同情湖滨那边的……幸好这受到化学物质诱导基因突变的蚊子不吸血),继续那则新闻,话说一晚温度骤降,湖边的蚊子大量牺牲,横尸遍野铺满公路,然后车辆碾过压出黑色的油脂,这样的润滑油使湖边追尾事故不断,骑车从湖边过的同学们也是凶多吉少。。。


 历史的痕迹,嘿嘿~~
我们的专教~~是在原有旧教学楼的基础上改建的,一个主要的工程就是在外立面上套一件绿色的金属条纹衫。据说这个改建方案的预算和重新建一栋楼是一样的。楼内每班一个教室,每人一套桌椅,学院算是下了大本。只是楼内冬天犹如冰窖,夏天夜晚一开灯就引来大批蚊虫,没有纱窗但不开窗又闷热难耐,所以平时我们不常会去。交图前的集体通宵,很多同命相连的战友会很有气氛的聚集来,赶图时教室内模型工具肆意占领着有限的空间,电饭煲蜷缩在犄角,人躺在桌上椅上昏迷不醒。。。某天交图时站在门口不禁为教室内的狼藉景象所震撼,XMX在靠门的桌子上奋笔疾书,顾不上抬头说,“诶,你来的正好,他们刚把教室那么收拾了一下,你不知道昨天晚上。。。”

通向一区的路。漫天飞雪时就从这里一路爬上理学楼直到老图。转角处的楼很老旧。

从隔壁寝室窗口向外看~~都是男生寝室的窗子。。。只是11点多时他们就都熄灯了。熬过一夜,看到又有白色的灯光亮起,就快可以下楼买豆浆和豆皮了。
主教和4教。上大多数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地方。剩下的一些历史政治类的课是在5教和10教上。
一出工学部校门看到的东湖~~
另一条通向1区的路。只是一座极破旧的小房子。花开时竟被拍的这么美。
最熟悉的风景。花了很多时间来写,也还有很多没有写。那就待续吧。


2009年3月6日星期五

断断续续,雨停了


即使每周只剩下30多节必修,一周熬两夜还是不可避免。最近的堕落很简单。看闲书。利用一个讲座,两门选修和一些小段的时间看完了上周末买的《看上去很美》。方枪枪的故事就在我童年游荡的场所中上演,我们走同样名字的路,上同一所的小学,只是时间一晃就是30年~~阖上书页,忽然怀念起小时候走过的路,遇见的人,发生的故事,虽然这些画面都已经模糊了~~
每次去建筑阅览室看资料都会受益匪浅,不过一周至多一次,就过饱和了。借来庞老师要求熟读的彭老所著的《建筑空间组合论》,看不进去啊~~~~~
有了闲心,没了饱觉,堆了几本杂书。
断断续续,看见了太阳。武汉的春寒依旧未减。
又一点了……明早还有课,好吧,周六一天都是课哈。

2009年2月28日星期六

读序

年轻的时候认为有很多重要的在前面,只要不停地奔走就能看到,走过来了发现重要的都在身后发生了,已经过去了,再往前又是一片空白。对过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也没有任何偶然,都是必须经过的,我不信一个人可以有两个以上的选择。
——《看上去很美》2007年版总序
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下了两场雨,一场下了3天,一场下了4天。
凄风冷雨中,看到校园里的樱花树上已经点缀出了些许小巧的花苞,阴冷的武汉,樱花大道上的花朵会不会开得比玉渊潭的晚~?
在breadtalk里发现一款叫做“武汉你好”的面包,还在想是不是在北京的就叫“北京你好”~~有点喜欢,如此阴霾的武汉,有点想念,那般明媚的北京。

打开iGoogle,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儒家文化早已深入中华民族的骨髓,即便有些观念现在的我们阅读起来发觉无法理解了,但古老的思想与文化似乎更多的在历史的进化中被选择性表达了~

如王朔序中所说,“文化太可怕了,像食物一样,不吃,死,吃了,便被它塑造。我怀疑其核心已编入遗传而不必再通过教育获得了。我觉得自己像在大海里游泳,无边浪涛灰质不尽,什么时候才能登上彼岸,有从树上刚下来的原始人那样一个澄明无邪的头脑。”

如果被误解是表达的宿命,是不是明白了也没有用~?

复兴路29号院的故事,早已时过境迁,我们回不去,所以只能翻着书页继续回溯,从前的记忆~~

2009年2月25日星期三

烟火 跟我 都是越 黑暗越灿烂

凌晨3点多时醒来,异常清醒,爬起来关掉电热毯,抓起昨晚特意放在脚下的手机。开了机才发现不是6点多,连续的阴雨使我认不出清晨的天色。。。忽然莫名其妙的响起了短信铃声,一边想谁会在12点多我睡下关机后发信息来一边按下接收键。姓名:wyx,发送时间:02:03,内容:你觉得我是什么样的人啊……我想自己是在做梦,于是又昏昏沉沉的睡了。事实上我今早还真做了梦,梦到巴菲特来武大讲座……前晚的梦里出现了那栋造型很特别的建筑,立面是鲜艳的黄色和暗色的钢化玻璃,线条有些扭曲。我很肯定,在很早以前的梦里也遇见过这样一座建筑,所以感觉特别熟悉,像遇到一位就别的老友一样,这次终于有人告诉我它是一座使馆,而且这次我是坐着敞蓬马车从它面前匆匆经过的,又只是惊鸿一瞥。甚至醒来后还会想,它究竟在哪里,什么时候才能再遇见它。。。说到这想起那个在我这近20年的岁月中反复出现过几次的一个梦:我和哥哥在一起在果园里走,走着走着我突然发现他不见了,怎么找都找不到,然后这个梦就结束了。。。一觉醒来还记得的梦很少,能记住的更是趋近于零,然而这些重复在梦中出现过的场景,却会一直贮藏在脑海中,真切的好似在记不起的很早以前确实发生过。。真是神奇的境遇。
七点多和自己赖了一会儿床,起来后发现那条短信还在收件箱里,不是梦。或许现在这个时候,大二下,即将奔三,必然要对自己或是环境产生些怀疑吧。我想自己说不定也会失眠到两点。

一杯热铁观音(不用紫砂壶泡味道还真是差了一些呢)暖着手和胃,让耳机里的声音盖过周围的一切,把《后青春期的诗》完整播放了几遍。MP3听的太多,听CD的感觉终于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