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0日星期二

this is life~

下午考中建史。和火山坐一起。
WYS果然把要考的北京妙应寺白塔在复习范围中郑重的划掉了,还考了个在复习范围里压根儿没出现过的赑屃(幸好认得哈~),很镇定凭印象画白塔的立面(我们是高考完一起去的……?),于是一团形似便便且神形兼备的立面跃然纸上(须弥座,即WYS口中复杂的台阶,啧啧……),细心修改一番以便火山借鉴(平时上座率不足三成的教室今天格外的满,相隔900mm的座位中间没有再多空出一个,所以小借鉴一下立面只是一侧目的事儿),结果……火山看了一眼,很嚣张的笑场了…WYS随声而至,对着我的答卷蹙着眉斟酌了一番,道“差不多……可是你画的这个像萝卜啊……”…我承认这个形似萝卜的立面和印象中的造型已经很神似了…… 
 提前10mins到的教室,平时这点儿几乎还没人呢,可今天却只剩第一排老师眼皮底下的座位了,因此正当我认真答卷时,WYS突然冒出一句,“怎么母系社会都出来了”,我说,我国陵墓发展史里不是那时候出现了合葬么……W愣了约2S……宣布从商代前后答起即可……一张卷子做到最后猛然想起他论述不超过50字的要求……又约10+mins后,W见我呈纠结状(别说陵墓发展史了,当时连商到清都那些朝代都小混乱了)他又斟酌一番……说,“你不是都复习了吗”除了商周 汉唐 明清有重大发展的还记得,其他均被我无情的淡忘了啊……然后一数,哈,够50字了……因而又提前交了卷走出了考场……W说3点前交卷的有奖……
2点考试所以中午没有小憩(这是到武大常熬夜后养成的习惯),7PM便昏昏欲睡。火山要去专教的阅览室看书,为了不在寝室昏迷过去,遂与之同行。今晚的专教灯火通明,除了我们两个班和几个卫生间,其他屋子的灯都开着……来到阅览室,见门上贴着一张表明下午5:30即闭关的须知,最下附有几行粉色的手写标注。本以为是什么特殊如不要在阅览室里打毛衣之类的规定,结果其 实为强烈谴责阅览室闭关太早,又不能带包进入,管理人员常在关内大声喧哗,图书从未分类整理好的言语,可谓一气呵成,且除“吊”外无不雅词语……冒着严寒千里迢迢的来领略了这番言辞,悻悻而去。
没有灯的操场,边慢跑边仰望四周楼宇间的灯火,仅一栅栏相隔的东湖边,公路上飞驰而过的车灯与静默的路灯交融在一起。湖风吹拂而过的声音中夹杂着一个小朋友的喘鸣声,很和谐~

2008年12月29日星期一

从概论讲到中建史的文言~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考工记

2008年12月26日星期五

课渐渐都结了。于是乎生活有点小混沌。
场地设计9:00pm结束,交了卷晃荡到寝室居然8点刚过……这就是背了近百页WORD文档的结果……资料没看完,会与不会,都坦然了~
接下来一门是中建史,怎一个混乱了得……资料里赫然印着“马面——马面也是冥府著名的勾魂使者”……搜集这题答案的家伙怎么不把“牛头”也列出来咧……无语……最不靠谱还是老师……继续无语……(建筑小知识~马面——城墙突出的构建,用于攻击来犯者)
荒废的英语,高深莫测没范围还闭卷的毛邓三,不知所云的建筑力学,还有正图~~~~~

周末开始降水,晴天在不知觉中就这样挥霍完了……窗外没有呼啸而过的西北风,寒冷渗透在房间的每个角落。
08年即将过去,说这话时没有特殊的感触。活在过去就无法拥抱未来吧。

2008年12月24日星期三

平安夜教堂行~

神圣的氛围,优美的赞歌。单纯的好奇又或是为找寻一段回忆借以沉淀心绪,今年的平安夜,招呼上舍友,共赴传说中胭脂路的教堂。
感谢XY同学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方向十分正确的线路,只是……我们很听话的提前了两站,从小东门下车……也因此得以欣赏到许多未曾领略过的街景——!

一路问路,先找到了武昌堂,如同先前所闻,今晚这里没有活动,领了张宣传单,一行人又匆匆返回胭脂路。教堂的尖顶,隐匿在有些许混乱的天际轮廓中,着实饶了些路,终于找到了感恩堂的入口。建筑本身令人有些小失望,然而众里寻她千百度后,最终亲身立足于灯火阑珊处的喜悦,以及教堂门口熙熙攘攘的人群,还是顿时使人感受到圣诞的节日气氛。步入感恩堂,不到六点内部已聚集了不少的人,其中有精心准备了节目的虔诚教徒,也不乏我们这样突发奇想来看看的主的局外人。

入座后过了一小会儿,有人带着大家唱起了赞歌,工作人员把一本本赞美歌发放给众人,LY跟着哼了起来,我们则翻看着散发的资料,每隔一小段时间,台前的信徒便慷慨激昂祷告的一番,结尾大家一起念一句“阿门”。对于一个不信教的人的来说,这样的程序这样的激情有些难以理解,而又忽然觉得,拥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正式的庆祝节目19:30才会开始,等不了那么久,我们先走一步,为比我们虔诚的人们腾出些空间。

下楼时,在楼梯间和正准备上台表演的队伍拥挤在一起,“信徒们先留步”,我们便也不再多做停留。表演者手中捧起的烛火,摇曳着圣洁而喜悦的光辉,与我们擦身而过。相信主会保佑我们的~相隔几年,相距几里,都是一样。
走出感恩堂,沿街的人们互相问候圣诞快乐。途中听到迎面的锣鼓声,火山说这才是中国的传统,由远及近,突然发现这是一队中西合璧的基督教徒,其中很多,是小孩子或是青年人。望得出神,忽然队伍中的一员向我喊了句“圣诞快乐”,节日的温暖的气氛就这样扩散起来~
随后穿过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们渐渐重返了喧闹的人群。找寻或是告别,这样的夜将不再回来~

2008年12月23日星期二

这两天总做噩梦,昨夜是关于水彩纸翘起来的N个版本…关于珞珈山的别墅,并没有为谁或是自己而设计,现在只想做一座简约舒适的小房子,让它,以及它主人的个性,都安静的沉淀于皇皇武大的历史中。
在历史的浪潮中,每个个体都充当着一个小泡沫,微薄,脆弱,晶莹剔透,它所折射出的太阳光芒,只在某一时刻某一角度闪耀,而无限膨胀着自己的体积的同时,也就意味更加的趋于破灭~~祖先们创造了一个很有哲理的词语,叫做“舍得”。而我想说的是,你有多闪耀,取决于你为周遭反射出了多少的光芒,而非自身膨胀到多大~~
鬼扯完毕~~希望今晚不要再做什么破梦,明早可以及时醒来。
听说北京气温会回升,武汉周末还要再降温……Anywhere,take care~~

2008年12月21日星期日

冷~

气温骤降9℃,阵风风力可达10级。东湖的波浪卷到了岸上,通往桂园的小路上的树木,曾被批评很丑的湖边转角的广告牌,甚至宿舍楼下的奶箱,统统被狂风吹倒~武汉的寒冬来了~~~
随后从JM的电话中隐约感受到干燥的西北风呼啸而过的气息,想像-12℃的北京的温度,想像有暖气的屋子。
新年,春天,逐渐逼近了脚步,或许是因为寒冷,对喜悦的节日气氛都变得麻木了。

2008年12月18日星期四

没预期到刘墉的号召力,12点半刚过。社联门口已是人山人海。
大家的频繁光顾,或许对我来说,WD最突出的优越正在于此。尽管指责武大如今衰败,学风不再的声音也并无道理。易中天,周国平,方文山乃至学校里的名嘴和资深的教授,武大是文科生的乐土。
从课堂上能听到学到的东西实在凤毛麟角,因而好的讲座总是一票难求。社联门口蜿蜒的庞大队伍啊~~~~~以某种不太正当的方法顺利拿到了票,对于下周有了小期待。
珞珈山坡地别墅的设计要上正图了。场地设计,中建史,力学,毛邓三,一堆要死记硬背和难以理解的东西……
接下来要振作起来了,大家都加油~~~
P.S. 赶不上时代的耳朵最近超喜欢王啸坤的《公历四月四日》,有意境~~
我将铲去雨后桑树下嫩绿的青苔 
刻意留住这个春天第一场雨的气息 
我用象水晶一样透明的眼睛看雨 
仿佛看见的是这个春天随雨而来的新绿 
真的不会再有这样浮在空中的春天 
灰色天空树枝摇曳下我们的童年 
总在不经意间告别了漫天的飞雪 
却在惶恐之中描绘一幅取名TINA的庄园 
我听见 
风伴随她脚步而来 
她带走一切的伤痛和尘埃 
我知道 
永远不会再这样 
我知道 
可是又怎样


2008年12月16日星期二


武汉的阳光格外频繁的闪耀在气温高达10余度的午间,偶尔的阴天,在还未彻底渲染出寒冬气息前便已撤去。温和的环境让人有些慵懒,恍惚间觉得千里之外的北京像另一个遥不可及的世界。
一个混乱的季节。bloody的考试,正图。蜂拥而至。要熬过最后的一个月。
停留或离开,游荡或归来,没有特殊的目的地。
只想在一张足够暖的床上睡到自然醒,端着本闲书捧上一杯热饮,荒废一点时间。

2008年12月15日星期一

初读新建筑~

“建筑跟各种“风格”毫无关系。
建筑以它的抽象性激发最高级的才能。建筑抽象性具有如此独特又如此辉煌的能力,以致它扎根在俗务之中,却能把俗务精神化。俗务只有在我们赋予它以条理之后才能成为思想。
体块和表面是建筑借以表现自己的要素。体块和表面由平面决定。平面是生成元。对于那些没有想象力的人来说,这多么糟糕。”
——《走向新建筑》
在图书馆又一次遇见这本大名鼎鼎的著作,随即翻阅起来。
“工程师的美学,建筑,这两个互相联系的东西,一个正当繁荣昌盛,另一个则正可悲地衰落。”
打开第一篇章,顿时想起力学课上胡百万老师重复过N+1次的话语。
建筑师都自以为是,做事情都是一拍脑袋……还有什么什么之类的,总之他讲过太多遍所以记不起了~把这段拿给火山看,她直呼同百万一样反动,懒得强调此段的来源,反正迟早我们都会更正式的遇见。
于是乎,很反动的把书借了回来,做过埃森曼的住宅模型后,对大师的思想没有妄图诠释的冲动。
刚刚看了体块,表面,平面的“三项备忘”。一下子知道建筑原理是哪冒出来的了。
“现代建筑的基本精神是民主和科学。
《走向新建筑》就是建筑中的民主和科学的宣言。”
——译者
又理解了一句看似很假的话。况且这句绝不为过。勒.柯布西耶,用这个名字来诠释现代主义大师的含义也是实至名归的~
塔楼城或是架空城市,犹如科幻作品中的未来城市般充满玄妙,难以言喻。抛开原理本身不说,至少从中明了,尽管许多课上真的是没学到什么东西,但这些课程本身,是多么有意义的。规范不是限制,而是更好的适应现有的规律的捷径(场地设计要背的N本规范要人命啊~~),在这之上,设计是喜好的问题,对与外界它要适应与依赖很多,但它同样也可以改变许多~~
“清华秦佑国教授两个半小时的讲座,比课上一年两个学期听到东西的还多……”直到齐康把我们郁闷到了时才得知,秦教授是不做设计的,但他对建筑的认识和修养,远超越了一些做设计的人。或许跳离出图纸看建筑会更清晰。
有时间可以去看看四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思想与作品,还是很有意思的,读不懂也是一种消遣~

在对流水别墅的缺陷了解的更多更多的时候,反而愈加地喜欢它~以LXX老师的话说,它已经有些超出当时的技术范围了,但论美丽,还是数一数二的。东塔里埃森也超赞~
贴两张流水的图片,对于这个建筑,所能感受到美丽的没并不仅限于体块的均衡穿插与表面材质的完美组合,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处理,细部与室内同样精彩~

至于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马赛公寓或是朗香教堂,则展现了现代建筑的无限种可能,与风格无关~

2008年12月13日星期六

期末了,年末了。一点实际的感觉都没有。
听到关于此去罗源的另一个版本,很是震惊,希望是搞错了。希望一开始都是搞错了。
不要再有后续的话语了。
可是你什么都没有说,反而更令人担心。
还记得那样的语气,和湿润的眼角,原来自己还是不能释怀。
世界很脆弱,我们都要抓紧时间过幸福的日子。


2008年12月9日星期二

废墟如何被飞雪了解

话说近来,多次在QQ邮箱甚至几乎所有其他页面都打不开的情况下,通过Gtalk顺利登录新增了多项功能的可爱的Gmail,解了燃眉之急~(非广告)只是它每次都自动打开IE而非chrome——!


今天北京下雪了。。。上午收到的短信~~想到那个结论为“惯性只与一个因素有关”的飘雪的夜,朝内南小街和内务部街交界的路口。还有相遇与离别过无数次的长安街。回忆里的雪景是那么温暖~之前一直期待着寒假的南行,而现在又突然发觉到,自己还是这么的想念北京!!


“废墟如何被飞雪了解”看到之后迟钝了一阵,拿到预购版CD后,貌似也没听过几遍……如果是后青春期的诗,认真停下笔来听的次数反而多些,尽管珞狮北路上的那家新华音像店里依旧买不到这张CD……好吧,这项作业拖到明年再说~~对了顺便提一下,那个“什么城堡宫殿猎人里的天空竞技场”我还记得呢……


最近论文大军压上,写blogger的冲动顿时淡了下来,记下这些琐碎文字的动因是在Q上遇到了木头,i an listening the mo jie suo,很好,我还能看懂~于是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飘雪的时节,在武汉难得的阳光下,异常的想念北京~~

2008年12月7日星期日

刚看了李老师的Q空间,受了一下刺激,不知这份激励能维持多久,总之,又逢通宵画图的好时节了。
Hundertwasser~图书馆又到了一批新书,火山借了这本的大师系列拿给我,说他的设计像高迪。我们一致认为百水山庄设计的最好,呵呵,百水大师的理论比建筑来得更令人有所感触。将绘画和建筑构思紧密联系,强调“窗户权”,屋顶上布置植物……他的作品很童话,以至于火山开始研究建筑构造,想知道那么随意的线条是怎样实现在建筑上的~从实际作品来看,相较之下,个人还是prefer高迪的~~
放假时间未知,春节没有打算。家人盘算着去广西过年,再转战海南。让人有点小期待。其实我很想回福建,回到罗源,去看看厦大,看看鼓浪屿,还有客家土楼和大师家的XXX错……
计划赶不上变化,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北京来~~

2008年12月5日星期五


昨日突然起了大风,走在3舍的楼道里,嗅到冬天的那股气息,凉凉的,潮湿的。阵阵北方气概的寒风袭来,网球场上空,盘旋着无数枯萎的法桐叶,给烦躁的时光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秋霜。冬天停留了几周后,在这里感受到北京秋天那种干燥的感觉。
考完了设计原理。嗯,考前一夜通宵达旦不是在复习,而是继续做方案,然后是一上午的设计课,然后十二点半下了课,一点多吃完饭把开卷可以用到的资料整理打出来,两点前按时到了考场,直到考试结束(不对 是我提前交卷时)时,脑袋还是浑浑噩噩的,直到离考试结束不到半小时,顿悟设计原理讲的东西其实还是有点实用价值的,尽管之前听课学到的比上毛邓三的收获还少……昨晚齐康院士的讲座令大家小失望了一下,不过个人认为他的设计还是不错的~
因为一点乱七八糟的事,心情有一点乱乱的~~~~~还以为自己已经释怀了呢,踏着曾经正确的足迹行走,确与最初的那个原点,渐行渐远~
即将到来的,圣诞,元旦,春节,然后是元宵。08的脚步走得匆忙。09唯一想到要做的就是回趟福建,看看厦大,看看鼓浪屿。

2008年12月2日星期二

日近日远


普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源自《世说新语》,让我想起《两小儿辩日》,发觉这是本有点意思的书,有空可以找来仔细看看。
至于为何突然引了这篇,源于近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小心情。仰望同一轮微笑的明月,说着“千里共婵娟”,忽而有种明月比家乡更近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