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3周的雨水终于停歇了。4食的改建工程在拦了半个月隔离网后开始破土动工~频频穿梭于施工现场,频频好奇的观察建筑构造~不懂的太多。
午后的阳光格外晴朗,两日满满的课程使这个周六的下午格外使人困乏。是这学期第一次爬到樱顶,眼前拍婚纱照的队伍浩浩荡荡,让人不得不认为今天是个什么良辰吉日。小孩跑在前面,中年人跟在后边,再后面是慢慢晃悠着的老人,这样特意一大家子跑来看雨后樱花开了没的也为数众多。再有就是些散客,个个捧着傻瓜或是单反。樱顶上洒满了阳光和人。
写生时最郁闷有小孩子跑来乱动画具问一堆的问题,其次是无数来问where is WC的。而今天遇到一个在樱顶问怎么去东湖更雷的。“武大的风景在哪?”居然有个从SD大老远跑来的游客在老图边问这样的问题,无语……然后想到那首学长留下的诗,武大的美是一种不可言说的殇。我把殇理解为百年武大经历的沧桑,不可言说的,便是需要细细品味的美。自然的。老建筑的。人文的。
话说自己对武大的第一印象就是印在录取通知书上造型诡异的行政楼和理学楼。中西合璧造型(&构造)的独特建筑或许不能让人一下就认可为美的吧,声名显赫的珞珈山也却实不宏伟壮观。武大的美,是武汉这座城市豪放性格中一点的细腻婉约。夕阳下的老斋舍夜晚的樱花城堡,清晨樱花初绽无人问津或是夜色中人满为患的樱花大道,珞珈山上满眼的新奇植物和曲折小路尽头若隐若现的18栋,那样的没似乎真的有些不可言说。因为可遇而不可求。在满眼游人中穿过这些地方时,那份美确实不在了。。。
樱园的没被赞颂得太多,不需我赘言。翻出几张四处搜罗来的琐碎的工学部图片,记述这个我在武汉最常栖居的地方。
这里原来是武汉水利电力,2000年四校合并进了武大的怀抱,尽管和老武大紧密相连,但在武大人的眼里,1区2区的概念泾渭分明,由于不像3区4区那样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地盘儿,二区在武大里显得狠是低调,我们院在2区的各学院里又是狠低调的一个……(跑题……)


篮球场和排球场。军训时在这里,后来就变成路过的地方了。

夕阳下的东湖和沿湖的公路。湖边没有护栏(水深不超过0.Xm不用修护栏),傍晚车多的时候自行车就紧贴着湖边骑。夜晚湖边的路灯暗的形同虚设,漆黑一片。有时在湖边等402时看看东湖水,还是有点小惬意的~~到一定时间湖面飘满死鱼的时候,就得捂着鼻子走路了。。。

宿舍楼间的路。晚上时常听到超载的几乎报废状态的校车在这条路上颠簸时发出的巨大响声。


历史的痕迹,嘿嘿~~

我们的专教~~是在原有旧教学楼的基础上改建的,一个主要的工程就是在外立面上套一件绿色的金属条纹衫。据说这个改建方案的预算和重新建一栋楼是一样的。楼内每班一个教室,每人一套桌椅,学院算是下了大本。只是楼内冬天犹如冰窖,夏天夜晚一开灯就引来大批蚊虫,没有纱窗但不开窗又闷热难耐,所以平时我们不常会去。交图前的集体通宵,很多同命相连的战友会很有气氛的聚集来,赶图时教室内模型工具肆意占领着有限的空间,电饭煲蜷缩在犄角,人躺在桌上椅上昏迷不醒。。。某天交图时站在门口不禁为教室内的狼藉景象所震撼,XMX在靠门的桌子上奋笔疾书,顾不上抬头说,“诶,你来的正好,他们刚把教室那么收拾了一下,你不知道昨天晚上。。。”

通向一区的路。漫天飞雪时就从这里一路爬上理学楼直到老图。转角处的楼很老旧。

从隔壁寝室窗口向外看~~都是男生寝室的窗子。。。只是11点多时他们就都熄灯了。熬过一夜,看到又有白色的灯光亮起,就快可以下楼买豆浆和豆皮了。

主教和4教。上大多数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地方。剩下的一些历史政治类的课是在5教和10教上。

一出工学部校门看到的东湖~~

另一条通向1区的路。只是一座极破旧的小房子。花开时竟被拍的这么美。
最熟悉的风景。花了很多时间来写,也还有很多没有写。那就待续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