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2日星期二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预报的雨没下几滴,夏天的凉风倒是吹得很舒服。
趁着天气好,去崇文书城买杂书看……
lucky day~重新整理过的书架上惊现一排George Orwell的大作~
买了合订的《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重温~
难得看到有《上来透口气》所以也没放过~
开心开心~

晚上的选修上开始翻《预见未来的自己》。
一本有趣的畅销书。
照片中作者赤足坐在地板上,一袭淡雅的白衣,嘴角高翘却没有笑意的表情……
觉得这样的面孔有哪里特别熟悉,却又想不起……
于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发觉老师其实讲得不错)变成了“都市身心灵修行课”。
若不是偶然从ZSY那里知道它很好,恐怕自己是不会去翻开看定位如此~~的书的。

故事从“我是谁”讲起,一一否定了我是我的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力求通过对意识,潜意识的调整,
摒弃小我,追寻真我的爱,喜悦,和平。
其中介绍了许多可行的追寻真我的方法,但对我而言,这本书的价值还是在于它对思想的启发性。
一些前所未闻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震撼。
尽管依作者所说,“我不是我的思想”。
先前也只是觉得我的思想不是“我的”思想。
似乎外界给予我的,社会文化给予我的“我的思想”,只是一套验证所谓“真我”的思维准则。
对“我思故我在”的理解算是彻底颠覆了。
思想在变,而真我不变。
貌似“真我”有点不符合物质是运动的唯物主义论啊……
“真我”是唯心的,或者“小我的思想”是绝对运动,“真我”是相对静止……
对于“真我”,书中在一系列的反证后似乎没有给出结论。
作者最主要的意图还是介绍“身心灵修行”的方法。
so,以上均为发现自己哲学知识在脑袋中纠结扭曲后的胡乱揣测……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
打开门,一路行走,阅读世界,于是遇见未知的自己。



诡异的天气确实把生活变得很诡异。
5.13了已经...又快3点了已经......
5.12过去已有一年的时间了。
种种的纪念仍在继续,一些声音影像依旧震撼着心灵。
还清楚的记得去年5.12时机考回来时的情景。
一年过得真快。
太多的节日,纪念日,不断提醒着我们珍惜时间,珍惜眼前的一切。


2009年5月11日星期一

要融化在武汉的夏天里了

许多人从这里离开。
许多人又回到这里。
它不是,专属谁的皇城。

它站在那里。
看着我们哭,看着我们笑。
看着我们悄然改变着它的脉搏。
看着我们怀念着它昨日的面容。

对于这座城市,现在的情感只有想念。
告别后的重逢,相见后的离开。
慢慢学会承受。
一座陌生的城市。
一些比街道的名称更陌生的心情。
也慢慢发觉。
清晨的西站,一路熟悉的改变的风景……
已不再给我太多的激动和喜悦。
简单的归属感已经足够。
它让我知道,一些东西是不会随着时间空间的转变而腐朽掉的。

我不知道三年后我一定会再回来。
但我知道自己的脉搏已经深深植入了这座城市。
只是想念。越来越浓的想念。
但是不再急于跑回来了。
我知道回来以后一切还是回不去的。
手里牵劳了线,风停下来时风筝还会回到你的手里。
而且风一定会停下来的。

昨晚还在黑漆漆的电影院里一边和蚊子作战,
一边和YXY说着去凤凰的事儿。
然后今天就决定了要去庐山……
挺不想去爬山的。最近很懒。
我想要在小村落里慢悠悠的平地行走~!
不过能够离开武汉夏季的酷热,总是可喜可贺~

我们不会再奔跑在炎热无风傍晚的湖边操场。
因为没有风谁也放不起来风筝,只能牵着线不停走。
人家遛狗我们溜风筝……
空白的面孔已写上了三份的迷茫。
我想它在教五前的草坪上一定飞的很好看。
只是那天的阳光要晒死我了。我走的太早了。

武汉的夏天不知觉间的到来了。
晚上又开始热到睡不着……


2009年5月3日星期日

《兄弟》


在火山的怂恿下,读完《活着》便又去把《兄弟》买了回来。五一空闲的时候,kill掉了这50万字。并不是很喜欢这部小说。个人认为其中记述时代的方式有点过于夸张(当然真实的世界真实的事件恐怕比小说里的还要夸张),和那种平实的记述相比,缺乏一定的表现力。下部开始讲荤段子~读起来比较乏味~~
和读《活着》的畅快相比,看《兄弟》的感觉就有点“钝刀子磨肉”了。《活着》讲述了福贵个人一生经历,而通过《兄弟》中刘镇——李光头镇——处美人镇中的几个人物,描述了两个时代的故事。
读完《兄弟》,不禁感叹中国近代史这一百多年中,社会性质,意识形态等等的变革之剧烈,以及对于那代人的影响。
如今的百岁老人,经历了清政府的统治,外国列强的侵略,一系列起义变法战争后新中国的成立,文革,改革开放……直至奥运在北京的召开。这样的一生,恐怕比任何文学影视作品都要更加戏剧吧,也是现在的我难以完全理解的。学历史的时候,总觉得“历史”本身就是一个遥远的名词,而现在通过各种非正式的途径接触历史后,才发觉它从未走远。
交完图,很多一学分多作祟的专业选修也相继结课了,感觉一下子空虚了下来,又到了everything is meaningless的真空状态,而这次更闲,这种感觉也就更甚。
借了买了一堆专业或者kill time的书,小说和图多字少的东西吞下去不少,《建筑空间组合论》,《建筑美学笔记》这类老师推荐的专业书籍实在难以下咽。如果是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我可以很坦言的只读自己有兴趣的书,生活一空闲了,再不自己趁机补充一些营养,就有荒废的感觉了。正如CJ先前所传达的意思,盼了这么久的空闲时光,如果就这么荒废掉了真是不甘心。
日子不需要忙碌的伪装,很享受合上书页听取蛙声一片的闲情,但生活终究是需要充实的。
踏实下来,多看点好书吧。